由环境部、住建部联合组成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督查组进驻安徽芜湖市。
近日,督查组接到群众举报后两次赴现场核实发现,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的黑臭水占用了一条抗旱排涝渠向长江一级支流漳河直排。而此处被多年举报的黑臭水体并未列入芜湖市地方政府的整治清单。
该举报称:“芜湖市弋江区白马办事处周边,由于南区工业园区的污水污染了漳河水系,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经多次向当地部门反映未得到解决。”
5月14日,督查组“回头看”时发现,黑臭水体正通过排灌站直排长江一级支流漳河。 受访者供图
督查组于5月13日对芜湖市漳河河道周边开展排查,发现举报地点附近的确有大面积黑臭水体。为进一步核实黑臭水体的情况,次日督查组组织“回头看”,在现场核查时发现黑臭水体水位明显下降。
“当时水位下降了三分之一。”督查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为摸清水体去向,督查组沿着黑臭河道摸查,并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在漳河旁边发现一个排灌站正往长江一级支流漳河直排黑臭水。
督查人员现场取样检测结果显示,该水体呈墨黑色,COD(化学需氧量)达94mg/L,黑臭程度为重度黑臭,目前已列入新发现的黑臭水体清单,交当地相关部门处理。
抗旱排涝渠变排污渠
5月16日,澎湃新闻记者来到长江一级支流漳河边的金鸡港电力排灌站附近,这里属于芜湖市弋江区,督查人员告诉记者,两天前他们正是在这里看到大量黑臭水体直排漳河的。
站在排口处,由于当日漳河涨水,在水浪的冲刷和稀释下,已难觅墨黑色水体的踪迹,但沿着排涝渠上溯,水体逐渐变黑,臭味愈发明显。周边居民告诉澎湃新闻,这条水渠是一条抗旱排涝渠,“大约3天左右向漳河排一次水”,在当地多日没有降雨的情况下,水渠的水主要来自周边汇入的黑臭水体。
5月16日,弋江区石硊社区以西开始出现大片黑臭水体,水体颜色呈墨黑色,发臭,有苍蝇等蚊虫富集,底泥严重黑臭。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摄
澎湃新闻记者看到,在弋江区石硊社区以西,大片的黑臭水体开始出现,水体颜色呈墨黑色,发臭,有苍蝇等蚊虫富集,底泥严重黑臭,附近排水管道有污水直排,但一时难以判断污水来向。
5月16日,芜湖市弋江区石硊社区以西,发现有废水直排。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摄
周边正在耕作的村民告诉澎湃新闻,污水直排的现象已存在多年,“(南区工业园)园区建成后就出现了,一直排,多次投诉举报也没有解决”。
开发区已建成投入使用多年
根据住建部、环境部(原环保部)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以往掌握的水体污染和投诉情况,组织对辖区内的水体黑臭状况进行逐一排查,并向社会公布排查结果,接受公众评议。根据排查和公众评议结果,确定黑臭水体名单和总体整治计划,并建立长效机制。
但此处被多年举报的黑臭水体并未列入芜湖市地方政府的整治清单,目前督查组已将此处水体列入黑臭水体清单,交当地相关部门处理。
据安徽当地媒体2015年报道,早在2014年年底,石硊社区灰山村的村民就向安徽省长信箱留言,反映因为芜湖弋江高新开发区建设和生产产生的大量污水导致灰山村用于抗旱排涝的水渠变成排污渠。环保部门当时表示将督促当地政府尽快完成管网建设,保证芜湖高新开发区南区的污水管道在2015年年底前建成畅通。
当地村民向澎湃新闻表示,此后周边村民对这片黑臭水体继续举报,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弋江区位于芜湖市中心区域,据弋江区官网介绍,该区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最适宜人居和创业发展的芜湖新城区”。
村民所说的园区是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位于芜湖市弋江区境内,属国家级开发区。
此外,按“水十条”要求,2017年底前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应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但该园区截至5月16日,仍有大量污水外排。